课 题 主 持 人 |
第一主持人姓名 | 葛振娣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76.10 | ||||||||||||||
行政职务 | 教研室主任 | 专业技术职务 | 中学高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课程建设 德育教育 |
|||||||||||||||||
最后学历 | 大学本科 | 最后学位 | 教育硕士 | 电 话 | 15952599277 | |||||||||||||||||
工作单位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yzgxgzd@163.com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仪征市古运河路2号 | 邮政编码 | 211400 | |||||||||||||||||||
第二主持人姓名 | 杭国花 | 性别 | 女 | 民族 | 汉 | 出生年月 | 1986.09 | |||||||||||||||
行政职称 | 专业技术职务 | 技师 | 研究专长 | 专业建设 班级管理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最后学位 | 工学学士 | 电 话 | 15161830741 | |||||||||||||||||
工作单位 | 仪征技师学院 | 175470859@qq.com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仪征市古运河路2号 | 邮编 | 211400 | |||||||||||||||||||
﹃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完成情况 | C | ||||||||||||||||||||
其它教育科研课题完成情况 |
|
|||||||||||||||||||||
独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或出版的论文或论著(限填10篇) | 论文或论著名称 | 发表论文(或出版论著)的报刊(或出版社)名称及日期 | ||||||||||||||||||||
主编教材《我与心灵有个约会——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 |||||||||||||||||||||
主编教材《赢在合作——团队合作能力训练》 |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 |||||||||||||||||||||
发表论文《基于对口单招背景下服装结构课教改初探》 | 《赤子》2016年总第383期 | |||||||||||||||||||||
发表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德育课中的灵活运用》 | 《新课程学习》2011年总第96期 | |||||||||||||||||||||
发表论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工学交替”学生中的有效开展》 | 《中国科教创新》2012年10月 | |||||||||||||||||||||
课题组核心成员(不含主持人,限填10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课题组中的分工 | |||||||||||||||||
陈煜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讲师 | 产学研 | 子课题组长 | ||||||||||||||||||
陈宝珍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讲师 | 专业建设 | 子课题组长 | ||||||||||||||||||
李子震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高级讲师 | 教科研 | 子课题组长 | ||||||||||||||||||
李彩兵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讲师 | 专业文化 | 子课题组长 | ||||||||||||||||||
夏桂荣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高级讲师 | 德育教育 | 组员 | ||||||||||||||||||
钱文武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讲师 | 技能训练 | 组员 | ||||||||||||||||||
黄鹤鸣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讲师 | 德育教学 | 组员 | ||||||||||||||||||
赵婷婷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助理讲师 | 专业教学 | 组员 | ||||||||||||||||||
余志勇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助理讲师 | 技能训练 | 组员 | ||||||||||||||||||
李万奎 | 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 助理讲师 | 技能训练 | 组员 |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1.专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 专业文化可界定为在特殊时期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本研究中的专业文化建设是指在仪征工业学校汽车专业开展的包括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职业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一样需要通过表层、中层、核心层三个层次来展现的,即: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理念文化,也需要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打造。 2.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3. 融合 融合一词引证解释为调和、和洽。“工匠精神”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而专业文化建设也是始终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本研究中主要是指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运用于汽车专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把“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育人全过程,将“工匠精神”融合到汽车专业思想教育、氛围营造、规章制度、专业行为、师资培养、主题活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专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建设中去。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在专业文化建设上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异,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专业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中心,适应人的精神需要。德国的专业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校、学术自由,注重实践性,实行人性化教育。美国的专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确立、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在人文与科学重新融合的基础上向综合化发展。汪昌平在《中西专业文化比较研究》总结说,中西专业文化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差异、价值观的差异等,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这些特点是我国在以后的专业文化建设当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马克斯·韦伯发表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讨论了以“天职观”为核心的新教伦理观念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新教伦理把宗教的虔敬精神引入到了世俗工作当中,并形成了德国具有浓厚宗教特征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演变为职业伦理,最后沉淀为德国人的职业文化心理。日本“职人文化”的精髓可以用执着、认真、负责、忠诚、敬业、极致等关键词来概括。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认为:“工匠精神”引领着美国成为“创新者的国度”,是成为当之无愧的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内学者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国内关于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专业文化的定义研究。有的学者认为,专业文化是学校教育体制、教育环境、校风校风等的综合体现。有的学者认为,专业文化是弥漫于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以及他们的环境的氛围等。第二,专业文化的功能研究。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校园文化的功能有着不同的看法,贾九斌 ( 2009) 在 《高校专业文化的功能与识别》中将专业文化的功能从校园物质文化功能、制度文化的功能、精神文化功能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工匠精神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根据辞海的解释,“工匠”指的是有一定工艺专长的匠人。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师道精神、制造精神、创造精神、创业精神、实践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笔者以“工匠精神”为主题进行文献数据检索发现:2000年至2010年对工匠精神的研究稀少。2010年至 2013 年,工匠精神开始进入大众媒体的视野;2014年至2015年层出不穷,普遍蕴含着以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升级的主题;2015 年,央视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工匠精神外延不断扩大;2016 年“工匠精神”进入全国两会工作报告;2017 年进入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这些研究对于社会弘扬与培育“工匠精神”,对于中国制造强国的实施战略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2.研究的价值 尽管国内外对工匠精神和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近两年的研究视野较为开阔,为进一步展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尚有较大研究空间。 一是理论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多数研究局限于大同小异的观点,缺乏综合性研究,普遍多以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为研究对象,而对于职业院校层面“工匠精神”培育实证研究有待开拓。 二是宏观层面较多,微观层面略少。对于专业文化建设的研究多停留在已有的观点。目前,亟需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从实践层面对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培育操作进行挖掘和研究,对工匠精神和专业文化建设二者进行求同和存异,探寻二者的融合之道。 三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开展的实践研究甚少,论述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研究更是未开垦的处女地,确有必要结合行动研究方法与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探究,提出更为实际的操作策略和培育方法。 |
|||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 |||
1.研究的目标 了解仪征工业学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探寻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构建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保障体系,培养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面对不同的职业岗位,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的工匠,为江苏省职业学校进一步提高专业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的内容(或子课题的设计) (1)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①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②职业学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 ③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 具体分析: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内涵、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
②制度或管理层面研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专业行为等。 ③行为层面研究,主要包括师资培养、工匠培育、主题活动、校企合作等。 ④精神层面研究,主要包括专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价值观等。 课题组将从以上四个层面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从而探寻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实施路径。
②“匠师”的师资保障 ③“匠技”的专业保障 ④“匠人”的市场保障 课题组希望通过以上四重保障的研究,让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融合更深,渗透更明,从而为学校培养未来的更多更好的工匠尽一份绵薄之力。
②“教师”和“匠师”的渗透 ③“学校”和“企业”的融合 课题组将通过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比试验,统计相关数据,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和反馈。 3.研究的重点 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路径、保障体系和案例的研究。 |
|||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 |||
1.研究的思路 以“实地调研——路径分析——保障应用——案例跟踪——剖析反思”为研究思路,力图在调查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寻找对策。 2.研究的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8.1-2018.3) ①进行必要的前测和理论准备,制定并论证研究方案,申请立项; 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各子课题的负责人和成员; ③组织全体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讨论并确定各子课题的框架和内容。 (2)研究实施阶段(2018.4-2020.1) ①分析研究并构建理论体系,撰写开题报告; ②各子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写出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 ③确定实验班级、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研究,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④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案例等,及时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 (3)研究整理阶段(2020.2-2020.8) ①对课题研究的各项成果进行分类、整理; ②将课题资料汇编成册。 (4)研究总结阶段(2020.9-2020.12) ①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②内部论证、同行评议、专家鉴定、申请结题。 3.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并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念,以前沿的理论指导实践。 (2)调查问卷法:选定实验班级,对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在学校汽车专业中进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的实践价值。 (4)案例研究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案例展开调研和分析,并将此作为第四子课题,以保证整个研究内容不脱离实际。 |
|||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主要观点 (1)从物质层面、制度或管理层面、行为层面、精神层面等四个方面,探寻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实施路径; (2)从“匠心”的机制保障、“匠师”的师资保障、“匠技”的专业保障、“匠人”的市场保障等四个方面,构建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保障机制; (3)实现“学生”向“工匠”的转变,“教师”和“匠师”的渗透,“学校”和“企业”的融合。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实现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全程化,将“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学校的专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以学生整个在校阶段为研究范围,并向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延伸,实行跟踪研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长期培养。 (2)实现职业学校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全员化,实现专业教师、德育课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学校行政人员、企业人士、政府有关部门及各行业工匠们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 (3)选择汽车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虽然缩小了研究范围,但也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阶段成果(限5项) | 开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8.4 |
我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现状分析 | 调查报告 | 2018.6 | |
我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实施方案 | 实施方案 | 2018.7 | |
发表论文3~5篇 | 论文发表 | 2019.8 | |
我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实施路径、保障体系等 | 过程性资料 | 2019.10 | |
最终成果(限3项) | 结题报告 | 研究总报告 | 2020.11 |
课题论文集(其中省级以上杂志发表5篇以上) | 论文集 | 2020.12 | |
课题案例集(含学生工匠、教师匠师、校企融合等) | 案例集 | 2020.12 | |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除外的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调研和相关论文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课题组成员 (1)校外专家顾问 杨明 上汽大众五厂培训中心培训部培训主管 顾建强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华东地区学术专员 武万友 仪征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 (2)校内专家顾问 王志强 仪征工业学校校长 尹为国 仪征工业学校校长助理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葛振娣(全面负责课题的申报、规划、组织、协调等) 副组长:杭国花(具体负责课题的实施以及过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 第一子课题组长:陈煜 组员:赵毅、邱灏、王枝东、陈燕 第二子课题组长:陈宝珍 组员:钱文武、赵婷婷、黄鹤鸣、余志勇、糜年艳、戴治敏 第三子课题组长:李子震 组员:杭国花、夏敏、李万奎、奚江江、吴久宽 第四子课题组长:李彩兵 组员:夏桂荣、张长征、潘建 、张小燕、叶子寒 各子课题组长主要负责本子课题的研究及过程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组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和管理。 2.核心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参与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均是长期在职业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一线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理论教学、技能实训等从教经历。其中,陈煜老师是我校产学研专家,先后主持并参与省级课题研究3个,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2篇;陈宝珍主任是我校汽车系主任,是全国模范教师,全面参与学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先后申报成功了国家级、省级汽车示范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参加汽车专业国家技能大赛获三等奖;李子震主任是我校教科研专家,先后主持省级课题3个,发表论文19篇,参编教材4本;夏桂荣主任是我校学生工作处处长,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有着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在40周岁以下,是一支富有青春活力、极具战斗力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研究基础 课题组围绕本课题组建了团队,召开了会议,布置了任务,进行了分工。首先,组织团队成员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整理;其次,在汽车专业班部分学生中进行了走访调查;再次,梳理了我校汽车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的状况。目前,学校全面开展了以“弘扬工匠精神 争做技术精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课题组成员做讲座、组织主题活动、撰写论文等,先后获得人社部教材办论文评选、主题活动设计的二等奖,省职教学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4.保障条件 我校一直以教科研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课题研究,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首先,学校有专门的部门——教研室全面负责各级各类课题的管理;其次,学校制定了《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对教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再次,学校承担课题研究的各类费用,如专家鉴定费、订阅书籍费、课题培训费以及研究过程中相关费用。这些都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保障。 |
本部门(单位)完全了解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二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如果该课题获准立项并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以不低于1:1的比例划拨配套经费;如果该项课题获准立项没有经费资助,本部门(单位)愿意为该课题划拨不少于捌仟元的研究经费。 本部门(单位)帐号: ;开户银行: ;户名: 。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县(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高校、大市管理部门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
单位负责人(签名、盖章): 年 月 日
|